未病防病、已病防变
雷火灸,起源于明代,是一种集针、灸、药、外治法于一体的明火悬灸疗。是在点燃后施灸于穴位或病位上的一种灸法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的“雷火神针”,但又改变了“雷火神针”的配方和用灸方法,具有药力峻、火力猛(温度达240℃)、渗透力强、热力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燃烧时通过热力和药力的双重作用,刺激人体穴位,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。是在点燃后施灸于穴位或病位上的一种灸法。
通过温灼体表穴位的方法,可以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,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,还可以缓解和消除肌肉痉挛,增加皮肤组织的代谢能力。在我国古代是主要用来温经通络、行气活血、袪湿逐寒、消肿散结、温补中气、回阳救逆的作用,明·《针灸大成》记载:"治闪挫诸骨间痛,及寒湿气痛而畏刺者”,多用于治疗各种痛症、风寒湿痹、顽麻、痿弱无力、半身不遂等症。
雷火灸通过点燃特制的灸材,产生温热效应和药物作用,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或部位,能够温通经络、祛风除湿,缓解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和僵。
雷火灸对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疗效,如消化系统的胃痛、腹泻、便秘,呼吸系统的感冒、咳嗽、哮喘,妇科的痛经、月经不调、盆腔炎等。此外,它还可用于治疗失眠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。
研究表明,雷火灸疗法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有积极作用。
雷火灸联合穴位调控仪治疗流产后子宫复旧不良,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、阴道出血及子宫内膜等情况,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。
在人流术后疼痛治疗中,雷火灸联合穴位调控仪能够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,减轻疼痛水平。
雷火灸还可用于治疗干眼症,通过眼部雷火灸配合穴位按摩技术,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干眼不适症状,促进泪液分泌。
免责说明
中佰医疗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(含图片)来源于文章原创作者或互联网转载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用于分享,供读者自行参考与评述。文章版权、数据及所述观点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,本平台未对文章进行任何编辑修改,不负有任何法律审查注意义务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若有任何问题,请联系原创作者或出处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
3月18日,为期4天的(3月18日-21日)第三十七届浙江国际科研、医疗仪器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(简称浙江春季医展会)在杭州国际博览圆满举办成功。本届浙江春季医展会以“健康浙江,创新共富”为主题,整体展览面积及会议面积近4万平方米,吸引超过600家企业报名参展。展会分十大类展示区,分别展示综合、内窥镜、放射、手术室供应室消杀、检验、超声、呼吸麻醉监护、中医康复、医学科研实验室、皮肤美容治疗等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、创新技术及创新医疗产品,集中呈现了医疗科技发展动态与产业发展趋势。
扫一扫关注我们